对标湖南预制菜产业,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发展新高地

2023-09-13 10:46:54 中国食品报

  预制菜产业链延伸较长,巧妙进行接“一”连“二”带“三”,能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。培育好,发展好预制菜产业,或将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有力抓手。应积极推动湖南预制菜产业瞄准未来发展机遇,把握湘菜本质,突出湖湘特色,优化包括品种、品质、品类、品牌在内的高质量预制菜产业链发展体系,为产业发展不断提质增效,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活力。努力促进预制菜产业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引擎。

  2023年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》中首次提出要“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”,要积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,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,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、现代农业产业园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。广东、福建等省纷纷出台扶持政策,预制菜产业迎来风口。据统计,2022年湖南预制菜加工产值345亿元。而在全国十大预制菜省份中,湖南却榜上无名。

  湖南预制菜起步较早。2004年开始,王栏树、新聪厨、彭记坊在长沙周边发展预制菜,如今,湘菜风靡全球,门店数量在八大菜系中名列前茅,而湖南预制菜却沦为“无名之辈”。

2022Q1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

  2023年湖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创出湖南预制菜品牌,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。7月上旬,省政府出台13条“硬核”举措,推动湖南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在政策扶持下,湖南将积极发挥湘菜在全国的领先优势,推动预制菜向品种优良,品质促新,品类多样,品牌特精方向发展,以产业动能强化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。

湖南省产业发展现状

  所谓预制菜,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,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,经预加工或预烹调后,再进行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。据长沙理工大学教授王建辉分析,预制菜“火”起来,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:一是顺应了“宅经济”的发展,二是能够让餐饮行业降本增效,三是符合年轻消费群体对“美味+便捷”的需求。目前湖南厂家、渠道现状表现为湘菜发展模式较为粗糙化,产值规模仅300亿,产业园中央厨房功能还相对偏弱,创新力度匮乏,过亿产能企业屈指可数,二三级渠道商市场认知度偏低,主要销售渠道分布比较传统,大部分集中在餐厅、团餐、食堂、社团、商超、门店,即为传统的B端市场。其中大量渠道商销售主要流向餐厅和食堂为主。2022年,地市渠道商平均月销售量为30万-500万为主。湖南预制菜省级城市高度集聚,三四线城市发展薄弱,生产链、品牌逐见规模却粗糙不强的诸多现状,以重味、下饭为主要特征的湘菜预制菜,也必须在新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方式,及消费群体迭代中寻求与新时代饮食特风的融合。作为预制菜的肇始地,湖南在全国预制菜行业竞争优势明显不足,主要表现为产品品种良莠不齐,食材问题存在隐患;湖南预制菜生产标准暂未统一,品质无法得到很好保障;预制菜口味普遍单一,品类较少,无法很好满足需求;预制菜龙头企业带头作用不强,品牌种类繁杂且影响力较小。

  预制菜选材,“淡”质“乏”量,强“料”缺鲜

  据调研数据分析,目前湖南省预制菜行业仍主要保持着小作坊、小企业的“散”情模式发展,几家预制菜龙头企业有一定发展优势,但带头作用不强,没有形成预制菜“几超带多强”的集聚化。介于成本效应,市场的不确定性等致使小微企业的农产品食材在选材上难以保质,在加工上难以保味,在包装上难以保量,在运输中难以保鲜。因其发展分散式程度高且产业链环节数量多,监管难度大。

  预制菜质量,规则不一,减质降本

  当前,湖南省暂未制定出统一的预制菜生产标准。从湖南省预制菜行业整体情况来看,大多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加工情况,在原有甚至可能低于原有国家食品生产标准的情形下进行生产,一味强调降低成本。各企业采用的生产标准不一,以酸菜鱼产品为例,有的企业采用水产品标准,而有的企业采用冷冻食品标准,且没有发挥出湘菜的独特优势,预制菜质量难以得到保障。当前,预制菜行业亟需一个专用的标准作为整个行业的“准入门槛”,要进一步加强湖南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,推动小微企业的生产管理的科学化统一化。

  预制菜品类,同质效应,创新缺乏

  湖南省预制菜行业准入门槛较低,预制菜行业竞争形势大。面临着小微企业多,爆品模仿程度高;资金来源少,产品创新难度大。从一方面看,以红烧肉、小龙虾等爆款单品为例,由于这些重口味的肉菜对新鲜度要求不高,口味需要大量调料,能把食材不新鲜的劣势降到最低,即企业把降本目标对准调料的大量配置和使用;另一方面,介于湘菜湖鲜、水禽、山珍、野菌等特色农产品丰富,众口难调,同时因农产品波动性大,资金问题的影响,为了降低试错风险,预制菜品牌都选择大众接受度更高的品类,这也进一步造成预制菜产品同质化竞争。

  预制菜品牌,庞杂繁多,知名度低

  湖南预制菜品牌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多而不精,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。据省食品行业联合会调查,湖南主业从事预制菜生产的企业220余家,规模以上企业不到10%,年产值达3亿元的不到10家,产业呈现“散、小、杂”。现阶段,湖南预制菜龙头企业发展数量少,较全国来看,发展程度低,覆盖范围小;带动效应不强,发展集聚性低,缺乏行业整体带头引领作用;品牌影响力小,市场难以扩大。小微企业数量多,质量不一。其发展提升空间狭窄,创新难度大,品牌繁杂,知名度低甚至有较高的负知名度,发展形势不佳。

携产兴乡,破除产业桎梏,赋能乡村振兴

  湖南发展好预制菜具有良好优势:湖鲜、良畜、优植、山珍等特色农产品丰富,食材上佳;湘菜包容性强,带动力强;湘味讲究“辣、鲜”,在八大菜系中最适合开发预制菜。要加速扩张——与湘菜“相辅相成”,积极发挥“湘材”“湘菜”“湘味”优势,坚持市场导向,突出加工主导,注重科技赋能,严格规范标准,延伸产业链条,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发展定位,打造预制菜建设发展的强劲“湖湘引擎”。

  荟“湘材”优势,赋能种养产,培育优质农产品

  湖南是农业大省,要做到以产兴乡,需要将“三农”工作融入“三高四新”战略中,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。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各地区的种养特点,充分发挥湖南“一带一部”区位优势和各区域农业资源优势,优化不同功能区农业定位,大力推出具有湖湘特色的高质量农产品,依托湘菜模式打造湖南湘菜预制菜产品。湖南有关预制菜企业开始着手供应链全流程管理,依据地区特点着力打造农业科学化规模化种养基地,可根据湖南“一县一特、一特一片”发展趋势,结合“六大强农”计划,继续深入实施“三品一标”提升行动,鼓励预制菜企业与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和广大农户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,推进以生猪、小龙虾、辣椒等为代表的绿色优质特色湘菜原辅料核心生产基地建设。以兴农策略为导向,以规模经济为抓手,突出科学手段培育,因地制宜发挥地域特点,凸显“湘材”预制菜新优势。

  汲“湘菜”特色,把握优供产,降本提质严标准

  要发挥好预制菜“超长”产业链优势对乡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,需要做好湖湘“土特产”文章,打好湘菜“知名牌”。要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领导作用,积极协调各行业企业、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,合力组建预制菜产业联盟,依据湖南省具体省情、食品质量安全及乡村振兴规划要求,制定并统一好预制菜生产标准,严格贯彻监督实行并进一步推动预制菜产业链食品追溯平台建设。要大力推行鼓励政策,培育发展一批龙头企业,支持预制菜中小企业实现“专精特新”发展,积极引导整个行业的预制菜高质量发展走向,促使产业做好地域文章,突出湘菜特色,提高产品质量。

  扬“湘味”风格,凸显精特产,生态显质接地气

  凸显“湘味”特色,保证“湘材”原味,首先要锚准土特产“优”“精”特质,紧抓生态绿色产品要求。要充分发挥湖南院士优势,持续推进“一名院士、一个团队、一个方向、一批企业、一套标准”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预制菜全链条科技创新与应用机制建设,进一步实现“基础研究、技术攻关、技术应用、成果推广”全过程无缝衔接。重点开展预制菜原料专用品种、预制菜原料加工适应性、加工工艺调控优化、储运和保鲜关键技术、新型杀菌与包装技术、速冻及复热技术、加工关键装备研发与创新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。以优良品质为基础,先进技术为保证,尽可能保证“湘材”食品鲜,“锁住”湖湘味。

  铸“湘标”形象,对标多良产,扬名活质引乡村

  食材富乡味,品牌赋“湘味”。着力打造湖南地标预制菜品牌,对标湖南细致化分布格局,湘江流域风味、洞庭湖区风味、湘西山区风味等三大湘菜风味特色区域;湖南产业兴乡,绿色生态,科学种养基地特点。突出乡产湘味,优供优品的质量优势,充分运用省内主流媒体加强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宣传,利用新业态、新媒体、新平台全方位展示预制菜产业发展成效、展销预制菜优质产品。创新开展“网红湘菜”“电商爆品”“连锁湘菜爆品”等宣传推介,提高湘菜市场知名度、社会关注度,营造全社会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,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新风潮,助力湖南乡村振兴。

  (作者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廖霨榛,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学生隆婷华)

 

  注:部分数据及文献参考来源于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,《湖南预制菜如何突围》《2022Q1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省份排行榜》《做饭新势力|2022湖南预制菜渠道现状“实地考察”市场报告》。

京ICP备2023008613号-4 |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3773号

中食智库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
Copyright @www.cnfoodzk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中食智库官方微信:cnfoodzk

网站地图

官网微信小程序

客户端下载

中国食品报融媒体